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合资品牌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生死拷问。尤其是今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打响了“电比油低”的价格战以来,在价格战和销量争夺战的双重刺激下,合资品牌不仅在竞争格局中尤显被动,份额也在不断流失。
今年1-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466.4万辆,同比增长26.7%,市场份额达到60.7%。唱衰合资品牌的声音不绝于耳,站在合资品牌的视角来看,转型与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不少从业者的心中都有这么一个认知,2025年将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大洗牌、格局重塑之年。
作为合资品牌的代表,此刻的东风日产定下2026年重回百万时代之际,外界几乎无一不为之感到意外。这也被视作东风日产粉碎唱衰合资声音最有力的回击!
而敢于提出这一目标,也意味着东风日产应对新能源、智能化浪潮,进入合资2.0时代,已经有了新的战略转型思考。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东风日产也拿出了实质性的行动,不仅一口气亮相了四款日产品牌新能源概念车,确定了未来三年内、推出5款日产品牌新能源车型的计划,以及“GLOCAL新模式”,还发布了“尽兴由NI”的全新品牌主张。
那么,2026年重回百万,东风日产的底气来自于哪里?东风日产从品牌主张的焕新到转型之路如何走?是否有着清晰的布局并找准了自己的节奏?经过与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宇、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政浩的交流之后,我们找到了三个关键词。
其一是“稳”。
刘新宇明确表示,2026年重回百万,要保住燃油车的基盘,将新能源做成一个增量,这是整个大体的思路。
“用未来2-3年的时间重回百万量级的规模,东风日产将坚持‘燃油+新能源’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燃油车以‘守’为主,新能源车以‘增’为主。”
在合资品牌阵营中,采用了这一模式的并不只有东风日产一家。在当下的新能源市场格局中,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几乎没有爆款。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风日产想要实现稳中向上并不轻松,但也并非毫无机遇。
首先从燃油车的立场来看,技术日产的口碑深入人心,正如刘新宇所言,在1600多万用户的认可基础上,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服务体系及燃油车的二手车保值率、流通性,仍然是东风日产的优势。
在燃油车市场,伴随着燃油车需求逐步向头部阵营集中,东风日产仍然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稳住脚跟,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这一板块无疑是其最大的确定性。
当新能源产业逐步迈向规模化,新能源车消费也将逐渐趋于理性,安全和质量可靠性将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新能源购车标准。有着日产91年的全球品牌背书,77年电动造车的经历,东风日产作为21年的合资大厂,仍然有机会突围。
在打造新能源“增长曲线”的路径中,东风日产并非是全盘纯电,而是致力于通过“纯电+插混+增程”的多元化动力布局。
此次亮相的四款概念车中,就包括两款纯电、两款插混。按照规划,首款自主研发日产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投放市场。
除了围绕燃油和新能源打造增量,东风日产2026重回百万的第二个关键词,必定是“智能化”。
对于多数合资车企而言,智能化是最大的“短板”。为了发挥长板、补齐短板,东风日产还明确将立足于中国客户的需求,导入中国技术方案,实现中国开发速度。
具体的行动包括围绕智能硬件、智能服务、智能体验等领域,打造领先的算力平台、电气架构、AI大模型、万物互联生态等软硬服一体化技术;与当前行业领先的智能合作伙伴强化战略合作;在行业率先推出“油电同智”计划,加速全车系的智能化进程,智能化提升不仅惠及新能源车主,也覆盖燃油车用户。
据高政浩介绍,东风日产将率先在高端旗舰车型上快速导入高阶智能,新能源则要一步到位,与行业领先智能化企业合作,会推出智能驾驶的合作。
显然,东风日产已经意识到了合资品牌转型的堵点所在。一旦打通堵点,东风日产仍然有望重回百万高光。
其三是“出口”。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尤其强劲,这也为东风日产提供了新的思路。东风日产提出了“Glocal”——也就是Global+Local的新模式,以及“in china、for china,from china to global”的新理念。
刘新宇对此解释道,一开始东风日产是把全球化的技术带到中国来,而现在东风日产以及日产集团要做的是把中国乘用车的经验推到全球中去。
“用中国的技术和中国的车型,在合资方使用之后反哺海外市场,把产品和品牌带到海外。”